你的食物裡有塑膠?了解塑膠微粒的影響與減少方法

你的食物裡有塑膠?了解塑膠微粒的影響與減少方法

你知道嗎?我們每天可能都在「吃」塑膠。從海鮮、飲用水到加工食品,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已經滲透到我們的飲食中,甚至連空氣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根據研究,平均每個人每週可能攝取相當於一張信用卡重量的塑膠微粒。

這些微小的塑膠顆粒進入我們的身體後,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它們會被排出體外,還是會在體內累積並影響健康?雖然這個議題仍在持續研究中,但已有跡象顯示,塑膠微粒可能與發炎反應、荷爾蒙干擾,甚至某些疾病有關。

塑膠微粒是什麼?它們從哪裡來?

 

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指的是直徑小於 5 毫米 的塑膠顆粒,這些微小的碎片已經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環境與食物鏈中。它們可能來自各種不同的來源,並且難以被生物自然分解。根據來源,塑膠微粒可以分為 初級塑膠微粒次級塑膠微粒

1. 初級塑膠微粒(Primary Microplastics)

這類塑膠微粒在生產時就已經是微小顆粒,主要來自:

  • 個人護理產品:一些去角質產品、牙膏、洗面乳等可能含有微塑膠顆粒(如聚乙烯 microbeads)。
  • 合成纖維衣物:例如聚酯(Polyester)、尼龍(Nylon)等材質的衣物在洗滌時會釋放微小纖維。
  • 工業用途:某些塑膠顆粒被用於工業研磨或3D列印材料,也可能進入環境中。

2. 次級塑膠微粒(Secondary Microplastics)

這類塑膠微粒是由較大的塑膠製品經 陽光、風化、海浪等自然作用 分解而來,例如:

  • 塑膠瓶、塑膠袋、食品包裝 隨著時間老化、風化,最終碎裂成微小顆粒。
  • 輪胎磨損:汽車輪胎在行駛時釋放出的細小塑膠微粒,會隨雨水流入水源。
  • 漁網與海洋垃圾:海洋中的廢棄塑膠用品經長時間分解,產生塑膠微粒,並被海洋生物攝食。

3. 塑膠微粒如何進入我們的食物?

塑膠微粒幾乎無所不在,透過 食物、飲水與空氣 進入人體,以下是幾個主要來源:

  • 飲用水:自來水、瓶裝水皆可能含有塑膠微粒。研究發現,瓶裝水中的塑膠微粒濃度甚至高於自來水。
  • 海鮮:貝類、魚類等海洋生物可能攝取到海水中的塑膠微粒,並進入我們的食物鏈。
  • 食鹽:多項研究發現,許多品牌的海鹽內含塑膠微粒,這可能來自於海洋污染。
  • 加工食品:使用塑膠包裝的食品(如即食麵、速食等)可能因長時間存放而釋出微量塑膠顆粒。
  • 空氣:空氣中的微塑膠可能會沉積在食物表面,尤其是長時間暴露在開放空間的食物。

塑膠微粒對健康的影響

塑膠微粒進入人體後,是否會被吸收、累積,或對健康產生影響,目前仍在研究中。然而,已有多項研究顯示,塑膠微粒可能會對 腸道、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 甚至 器官 造成影響,並與某些疾病風險相關。

1. 腸道與消化系統的影響

塑膠微粒主要透過食物和水進入人體,首當其衝的就是腸道。研究發現:

  • 塑膠微粒可能影響 腸道菌群平衡,導致消化不良或發炎反應。
  • 直徑較小的微塑膠(特別是奈米塑膠)可能穿透腸道壁,進入血液循環。
  • 塑膠微粒的表面可能吸附 重金屬、污染物與有害細菌,進一步影響腸道健康。

2. 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

當塑膠微粒進入人體,免疫系統可能會視其為外來入侵物,導致:

  • 慢性發炎:體內若長期存在塑膠微粒,可能誘發免疫細胞攻擊,導致低度慢性發炎,進而增加各種疾病風險。
  • 細胞損傷:某些微塑膠可能會與細胞膜相互作用,影響細胞功能。

3. 內分泌干擾與荷爾蒙影響

塑膠製品中常含有 雙酚A(BPA)、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帶來以下風險:

  • 影響生殖健康:某些塑膠添加劑可能影響雌激素與睪固酮分泌,影響生育能力。
  • 干擾兒童發育:孕婦若暴露於這類物質,可能影響胎兒的發育與兒童的荷爾蒙平衡。
  • 與代謝疾病相關:塑膠微粒中的化學物質可能與 肥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 等疾病有關。

4. 微塑膠可能進入血液與器官?

過去認為塑膠微粒無法穿透人體組織,但近期研究發現:

  • 血液中的微塑膠:2022 年一項研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塑膠微粒,顯示它們可能進入循環系統。
  • 影響心血管健康:若微塑膠進入血液,可能增加氧化壓力,進而影響心血管健康。

我們如何減少攝取塑膠微粒?

雖然塑膠微粒幾乎無所不在,但我們可以透過 改變飲食習慣、選擇安全的食品包裝、改善生活方式 來減少攝取量。以下是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

1. 選擇更安全的飲水方式

✅ 避免塑膠瓶裝水

  • 研究發現,瓶裝水中的塑膠微粒含量比自來水更高,因此建議減少飲用塑膠瓶裝水,改喝過濾水或使用玻璃瓶裝水。

✅ 使用高效濾水器

  • 選擇帶有活性碳或逆滲透(RO)技術的濾水器,可有效過濾水中的塑膠微粒。
  • 若使用自來水,避免用塑膠水壺存放過久,減少塑膠溶出。

2. 減少塑膠容器與餐具的使用

✅ 避免加熱塑膠容器

  • 塑膠在高溫下可能釋放有害化學物質(如雙酚 A、鄰苯二甲酸酯)。
  • 避免微波塑膠便當盒、塑膠碗或使用保鮮膜覆蓋食物
  • 建議使用玻璃、不鏽鋼或陶瓷餐具與儲存容器

✅ 減少食品包裝接觸

  • 市售的外帶食物、即食食品、塑膠包裝飲品 可能含有微塑膠,應盡量選擇 散裝或天然包裝食品
  • 購買新鮮食材時,可使用可重複使用的布袋或玻璃容器,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3. 降低環境中的塑膠微粒暴露

✅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 改用環保購物袋、不鏽鋼吸管、玻璃或不鏽鋼保鮮盒,減少塑膠污染。
  • 避免使用 塑膠吸管、塑膠餐具、一次性塑膠杯,減少塑膠微粒的攝取。

✅ 避免吸入空氣中的塑膠微粒

  • 室內灰塵中可能含有來自合成纖維衣物與塑膠製品的微塑膠顆粒。
  • 勤打掃、使用空氣濾清器、開窗通風,減少微塑膠的吸入。
  • 避免在戶外開放空間吃東西,減少空氣中的微塑膠落到食物上。

✅ 洗衣時選擇天然材質衣物

  • 合成纖維(如聚酯、尼龍)在洗滌時會釋放微塑膠。
  • 優先選擇 棉、羊毛、亞麻等天然材質 的衣物,減少塑膠纖維釋放。

 

塑膠微粒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飲水、食物還是空氣,都可能含有這些微小的污染物。雖然目前仍在研究其對人體的長期影響,但已有跡象顯示,塑膠微粒可能影響腸道健康、免疫系統、內分泌平衡,甚至可能進入血液和器官。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接觸塑膠微粒,但我們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選擇更安全的飲食與容器、減少塑膠製品使用,來降低攝取風險。同時,支持環保政策、減少塑膠污染,才能從源頭減少塑膠微粒對環境和健康的威脅。

減少塑膠微粒的攝取,並不是一個艱難的挑戰,而是從每一次的選擇開始:選擇玻璃或不鏽鋼水瓶,選擇新鮮食材而非過度包裝食品,選擇可重複使用的環保產品。這不僅能讓我們吃得更安心,也能為未來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從今天開始,少一點塑膠,多一點健康,為自己和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