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口訣FAST,中風前兆勿輕忽!

牢記口訣FAST,中風前兆勿輕忽!

中風(又稱腦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死與致殘原因之一,亦常在我國前十大死因中看見其身影。它通常由血管阻塞或出血導致腦部缺氧,進而對腦組織造成損害。由於腦部控制著我們的言語、肢體運動、思維及感知功能,一旦中風發生,患者往往面臨著嚴重的身體及心理挑戰。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風風險逐漸增高,特別是在老年族群中。然而,生活方式和健康習慣的影響也逐漸顯現,使中風的發病趨勢逐漸年輕化。因此,瞭解中風的成因、前兆和防治方法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透過增進對中風的認識,我們希望能幫助更多人提升健康意識,並及時採取行動來保護自己與親友的生命安全。


通常中風是突然發生的。其症狀進行快速,輕者可以使人半身不遂或言語失常,嚴重的可能當場死亡。身體受到腦中風所影響的部位大多為相對於腦部的另一側。多數症狀為臉部或一側肢體突然感到無力或麻木、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頸部僵硬、突然視力模糊、多重影像或是一邊視野看不到、無法言語或不能理解他人所說的話、平衡困難或頭昏眼花。

FAST口訣,第一時間快速辨別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牢記FAST口訣,在有相關症狀時第一時間替親友及自我檢測。這是一種快速識別中風症狀的方法,便於在黃金時間內採取行動。

以下為FAST口訣代表的含意:

 

  • 臉部不對稱(Face)
    一側臉部可能突然下垂,微笑時不對稱。

  • 手臂無力(Arm)
    一側手臂突然無力或麻木,舉手時無法保持在空中。

  • 語言障礙(Speech)
    言語突然含糊不清、困難或無法理解他人說話。

  • 時間(Time)
    一旦發現上述症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尋求幫助,越早治療越好。

 

此外,一些其他常見中風的早期徵兆包括:

  • 突然劇烈頭痛:可能伴隨頭暈或嘔吐,無明顯原因的劇烈頭痛需警惕。
  • 視力問題:一隻眼睛或雙眼的視力突然模糊、減弱甚至短暫失明。
  • 行走困難:突然失去平衡或協調,甚至無法行走。

九大危險因素一次看!

四大慢性病及四大不良生活習慣加上肥胖,組成容易罹患中風的九大危險因子,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中除了年齡、性別、種族與家族史是無法改變的,九成的腦中風與危險因子有關。

  1. 高血壓:幾乎一半的中風與高血壓有關;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
  2. 高血脂: 超過4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有壞膽固醇(LDL)過高的問題;飲食應減少動物脂肪、拒反式脂肪食物。
  3. 糖尿病:糖尿病會增加中風風險,遵從醫囑規律檢查與用藥。
  4. 心律不整:9%的腦中風與心律不整(如:心房纖維顫動) 或其它心臟疾病有關,應尋求醫療專業建議或治療。
  5. 不運動:超過3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腦中風風險。
  6. 不健康飲食:約4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未攝取均衡飲飲食,尤其是缺乏蔬果等纖維質,建議每天應攝取5種以上的蔬果。
  7. 吸菸:超過10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與吸菸有關,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
  8. 飲酒: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個中風患者有飲酒過量的問題,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330c.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則不宜超過2杯。
  9. 肥胖:約5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有肥胖的問題,建議BMI維持在18 ~ 24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中風的風險隨著生活壓力、年齡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而增加,但它並非不可預防。透過瞭解中風的前兆、風險因素,以及及早採取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有效減少中風發生的機率。保持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控制血壓和血糖,並戒除不良習慣,都是降低中風風險的重要步驟。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親友,掌握中風的基礎知識和早期症狀識別技巧,都可能成為挽救生命的重要關鍵。願這篇文章能幫助每位讀者對中風有更深入的認識,並在日常生活中謹記健康管理的必要性。預防勝於治療,守護健康從現在開始,為未來的自己和所愛之人保駕護航。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