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飯症候群」能致命?一篇帶你認識仙人掌桿菌!
「炒飯症候群」是什麼?真的能致命嗎?
台北市信義區遠百 A13 的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出疑似食物中毒,截至 26 日深夜已累積 9 名病例,1 死 3 命危。命危 3 人,其中 1 人肝衰竭,另 2 人接上葉克膜續急救中。到底是什麼細菌或毒素,讓這次的食物中毒來的又快又急呢?
近日百貨公司名店爆發食物中毒,食安問題再度引起沸沸揚揚的討論。衛生福利部資訊處長李建璋透過社群平台指出,這些病患都有共同提及「炒粿仔條」,令他不禁懷疑是否為「炒飯症候群」惹的禍。煮熟的米飯若保存方式不當,放在室溫超過兩小時可能導致「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滋長,菌則會產生出一種腸毒素,這種毒素能夠破壞粒腺體能量代謝,毒素量若真的很大甚至能引起多重器官衰竭。
看到這或許你會想,高溫火炒難道無法消滅這種細菌嗎?沒想到嚇人的真相竟是仙人掌桿菌有孢子耐熱,毒素也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吃入肚內,有了適當溫度,孢子就會萌芽就產生症狀。但醫師也指出其實要診斷出仙人掌桿菌並不輕易,要採集到食物,藉由食物細菌培養或是直接檢驗毒素才能確診。
仙人掌桿菌發生原因以及症狀為何?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食品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後,大多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除了米飯有時稍微發黏,口味不爽口之外,大多數食品的外觀都正常。造成食品中毒的原因主要是冷藏不夠,保存不當,尤其在夏天,食品於20℃以上的環境中放置時間過長,使該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再加上食用前未經徹底加熱,因而導致中毒。
嘔吐型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大都與米飯或澱粉類製品有關,蒸煮或炒過之米飯放置室溫,貯放時間過長為最常見的污染途徑。而腹瀉型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是香腸、肉汁等肉類製品,濃湯、醬汁、果醬、沙拉、布丁甜點及乳製品亦常被污染。
仙人掌桿菌中毒後會有什症狀呢?嘔吐型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狀為噁心及嘔吐。嘔吐次數多,少腹瀉,且會頭暈、發燒、四肢無力等。腹瀉 型食物中毒則是腹痛及腹瀉。以腸炎的表現為主,嘔吐較少。不過大多人在接受適當治療且充分補充水分以及電解質後就會自行痊癒,因此也無需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