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忍耐!讓我們一起正視痛經問題
停止忍耐!讓我們一起正視痛經問題
據統計約有75%的女性都曾受經痛困擾,這種疼痛有時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讓我們無法專心工作、學習,甚至連休息都變得困難重重。雖然經痛很普遍,但它不該被忽視,很多人會把其當作正常現象,卻忽略了這可能是一種健康問題。
痛經是指在月經來潮前或行經期間下腹部出現痙攣疼痛的狀況,程度嚴重的會延伸至腰背或大腿內側,月經過後即止。有些人會伴隨出現經行頭痛、頭暈、嘔吐、乳脹、煩躁、易怒、心情低落、倦怠乏力等症狀。若因經痛劇烈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就需要就診治療。
經痛也分為不同種類,主要為原發性痛經和次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經檢查沒有子宮、卵巢、骨盆腔相關病變之不明原因痛經者,無器質性病變,易發生於身體瘦弱、精神抑鬱、生活壓力大的未婚女性。可能原因為前列腺素濃度的異常增加,通常是月經剛來或初經不久後開始。
次發性痛經:骨盆腔內器質性病變所造成的痛經屬此類,常見與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另外還有子宮肌瘤、子宮或卵巢腫瘤、子宮瘜肉、子宮先天畸形…等可能原因,需針對原因治療。
如何預防痛經?
1. 調整飲食習慣
- 增加抗發炎食物: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亞麻籽、核桃,能夠減少體內的發炎反應。
- 多吃蔬果:深綠色葉菜類(如菠菜、羽衣甘藍)含有鎂、鈣、維生素B6,有助於減輕肌肉痙攣。
- 減少加工食品與糖分:精製糖、油炸食品、含咖啡因飲料會加重經期的不適。
- 補充鐵質:經期失血容易導致貧血,增加紅肉、豆類、深色蔬菜的攝取有助於提升能量。
2. 保持規律運動
- 有氧運動: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中等強度的運動能幫助減少痛經的頻率。
- 瑜伽與伸展運動:某些瑜伽動作,如貓牛式、嬰兒式,有助於放鬆骨盆與腰部肌肉,減少痙攣感。
- 核心肌群訓練:強化核心肌肉能改善骨盆血液循環,減少疼痛。
3.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 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的睡眠能幫助身體修復,減少內分泌失調的風險。
- 避免過度壓力:長期壓力會干擾荷爾蒙,增加經痛的機會。可透過冥想、深呼吸、聽音樂等方式舒緩壓力。
- 戒菸、限酒:吸菸和過量飲酒會影響血液循環,加重經痛症狀。
4. 保持身體溫暖
- 熱敷:經期前後保持腰腹部溫暖,可使用熱敷袋或暖暖包,減少肌肉痙攣。
- 泡腳與泡澡:溫水泡腳或泡澡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放鬆緊繃的肌肉。
5. 避開經痛的誘因
- 避免過度勞累:經期前後盡量避免長時間的重體力勞動或過度運動。
- 少攝取生冷食物:冰飲、冰品可能會影響子宮血液循環,加重經痛症狀。
日常保健輔助食療
- 黑糖薑茶:
老薑4錢、黑糖2錢、水500ml。老薑先拍扁,稍乾炒過,加入黑糖及水一起煮沸,轉小火煎煮20分鐘後關火,過濾後即可飲用。(濃度可隨個人喜好調整) - 當歸生薑羊肉湯:
羊肉半斤、當歸1兩、生薑3錢。羊肉先剔去筋膜汆燙去血水後,與當歸、生薑放入砂鍋中加水淹過食材燉煮,水滾後撈去浮末,轉小火燉至羊肉爛熟,起鍋時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 黑豆杜仲茶:
青仁黑豆150克、杜仲3錢。青仁黑豆下鍋乾炒至皮裂後取出,杜仲洗淨後剝開,兩者入鍋加水1000ml,煮沸後轉小火熬煮45分鐘後過濾取汁做為茶飲。 - 杜仲何首烏雞湯:
土雞腿2隻、何首烏3錢、杜仲3錢、當歸2錢、川芎1錢、桂枝1錢、黃耆1錢、黨參1錢、枸杞1錢、紅棗6顆、薑6片。中藥材洗淨後先放入鍋中加水淹至兩指節高度後煮滾後5分鐘關火、濾去藥渣。藥湯加入雞腿及薑片燉煮約30分鐘至雞腿熟透,起鍋前加少許鹽調味。
經痛雖然是許多女性無法避免的生理挑戰,但透過日常的飲食調理與適當的生活習慣,我們可以讓這段時光變得更加輕鬆。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疼痛只是暫時的,但好好愛自己,才是一輩子的功課。
願你每個月都能平安度過,並擁有一個更健康、更自在的生活!
二十四節氣